兴农评丨村民群里发言被罚款,反映基层治理三大现象
(兴农评,时长共2分51秒)
三农大小事,群里尽在兴农评。被罚
近日,款反天津一村民因在村联络群里发言被罚款,映基这一消息引发社会关注。兴农现象据报道,评丨该村委会工作人员在群内通知要求村民登记三轮车四轮车,村民层治村民询问“老年三轮也算吗”,群里而后被告知需缴纳200元罚款,被罚理由是款反“根据村规民约,在群里说话要罚款”。映基更讽刺的兴农现象AG超玩会入口是,村内还有人因误操作就被罚款,收据上竟还写着“违规自愿交款”。
这一事件看似荒诞,实则反映了基层治理中的深层次问题。
首先,村民为何不能在微信群里发言?可以想象,村委对微信群的定位就是发布通知,仅从自身工作便利出发,而不是将微信群作为沟通工具。联络群仅有一方声音,且不允许群众发言,那为何称之为联络群?这实则是基层治理中议事协商渠道被人为阻断的体现。基层治理强调“畅通民意反映渠道”,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决策都要充分听取群众意见,通过各种方式、在各个层级、各个方面同群众进行协商。
其次,村民发言就要罚款被指是“村规民约”,那么,村规民约如何形成?村规民约是村民会议基于《村民委员会组织法》授权而制定,应当是村民共同商议、共同遵守。村规民约是基于法律授权而制定的,是用来填补法律空白,而不是用来替代法律。少数村集体存在不合理的规定,往往用“村规民约”来搪塞,甚至觉得理直气壮。村民在微信群中发言即被罚款,这一“村规民约”是否经过村民大会讨论?村集体又是否具备罚款这一行政处罚权力呢?这实则是基层治理中将村规民约凌驾于法律之上的表现。
第三,在此事件中,村委虽无恶言,但为何态度如此傲慢?因为村委错将自身的管理职责定位为“统治”,所以直接切断与村民沟通的渠道,甚至对企图沟通的村民给予惩罚。这其实是基层治理中管理者定位错误,拿着扫帚当令箭的常见现象。村委会的权力来源于村民的授权,应当对村民负责、为村民服务,而不是滥用权力、肆意妄为。
基层治理无小事,“社会治理的重心必须落到城乡社区”。行政村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,村委如果不能摆正位置,秉持服务态度,溃于蚁穴并不是骇人听闻。
【作者】杨雪
【出镜】杨娉婧
【拍摄】方壮玮 杨雪
【来源】南方农村报
- ·为揽客面包车内加椅!广东多名“黑车”司机涉嫌危险驾驶被刑拘
- ·积极筹战! 大埔32家陶瓷企业参展第135届广交会
- ·二十届中央第三轮巡视对象公布
- ·降雨持续,梅州部分河流可能发生洪水!
- ·提升安全意识 增强避险能力
- ·台湾屏东一渔船已失联5天 疑遇地震后海啸
- ·台湾花莲地震受困人员基本完成撤离
- ·“蒜苗被轧大妈怒砸奔驰”,河南警方通报!
- ·注意!天全境内G318线2713KM+800M(小地名:火夹沟)实施交通管制
- ·台湾屏东一渔船已失联5天 疑遇地震后海啸
- ·吐口水、丢烟头、扔橘子皮……6人终身禁入成都此地!
- ·受大雾天气影响 江苏多地高速公路道路封闭
- ·体育消费何以“淡季不淡”?
- ·“蒜苗被轧大妈怒砸奔驰”,河南警方通报!
- ·全力塑造“客风梅韵”农房风貌!市“百千万工程”指挥部印发方案推动镇村用好《梅州市农房风貌管控指引》
- ·婚姻赠与房屋怎么处理?“假离婚”法院怎么判?最高法公开征求意见